為什麼超感警探 (The mentalist) 浪費了它的劇情高潮

  超感神探 (The mentalist) 是一部於 2008 年在 CBS 開播的美劇,男主角 Patrick Jane 本來是個靈媒,但他的能力並非來自通靈,而是其善於觀察人的表情及動作,以及一般人不會注意到的細微證據,進而達成矇騙客人,賺取金錢的目的。因為自己的成功而高傲的Jane在電視節目上高調地談論、嘲弄未被捕獲,被稱為 Red John 的連續殺人犯,當晚Jane回到家時,發現妻女陳屍家中,而牆上則有一個用血畫出的笑臉— Red John 的犯案標記 (signature)。傷心欲絕、自責不已的他加入加州調查局 (CBI) ,將抓出 Red John 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犯罪調查本來就是美劇的熱門主題,所以真正讓這部脫穎而出的是角色的塑造,演員 Simon Baker 完美的詮釋了Jane 這個複雜的角色: 他迷人、幽默且充滿魅力,但同時陷在復仇的目標中不可自拔而時常顯得冷酷,圍繞在他身邊的探員/朋友們,也都有自己的特色,這部影集前幾季非常的優秀,尤其編劇總是小心的不讓我們知道太多各個角色的背景故事,總是讓人因為好奇而一集一集的看下去。

◬以下將進入劇情討論的部分,有雷請小心。

  本劇的最高潮,絕對是第 6 季結尾 Red John 身分的揭露,以及他與 Jane 的對決,但若是仔細想想,Red John 是誰其實好像不重要,編劇真的期待觀眾可以記住所有散落在 6 季裡的大小線索嗎? 就跟《追愛總動員》(How I met your mother) 中的老媽一樣,這個角色只是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的工具,Red John 最大的影響力,在於他帶給 Jane 的陰影和壓力,影響他的處事以及與夥伴的相處,尤其是他和探員 Lisbon 之間的關係。

  如果單獨觀察的話,Lisbon 其實不算是一個討喜的角色,論外勤能力她比不上 Rigsby,找資料能力比不上 Van Pelt,冷面笑匠功夫也沒有 Cho 厲害,她能成為團隊骨幹,甚至得到觀眾認同感的原因,在於她是唯一不會任由 Jane 擺布的人,她不怕挑戰他,不斷的把他從我行我素的行為中拉回正軌,雖然前期無法確定兩人之間是否有超越朋友的感情,但觀眾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們十分在乎對方,因此兩個人的觀念衝突一直都是這部劇的亮點之一,Lisbon的特質在於她有原則而且相對保守 (她也是團隊中唯一有明顯宗教信仰的人),對上道德感模糊、不守成規的 Jane,肯定會有爭執和衝突,但劇中埋下的未爆彈,在於她跟 Jane 對抓到 Red John 後如何處理的歧見: Jane 誓言親手殺了他,Lisbon 卻認為應該讓他接受法律制裁。他們針對這個話題討論了無數次,彼此也知道對方的想法,從 Jane 的角度,殺死 Red John 跟維持與 Lisbon 的友誼,應該是無法同時成立的才對,在 Jane 慢慢接近揭發 Red John真面目的同時,我非常期待看到這樣的衝突爆發。本劇雖然一方面敘述 Jane 為妻女復仇的故事,一方面也是探討一個人為了復仇,願意付出多少毀滅自己的代價。

  但編劇在重要時刻將 Lisbon 支開,利用 Jane 殺死 Red John 後的時間跳躍,完全迴避了必須面對的角色衝突問題,兩人愉快地往人生下一階段邁進,Jane 的作為似乎成為過往雲煙,沒有任何反思和犧牲,這個安排對我而言難以接受,Jane 過於無所不能而使觀眾失去為角色的緊張的感覺,一直都是這部影集的隱憂,當唯一可以作為他良心的 Lisbon 也放任他為所欲為,所有的劇情重量都消失了。

  Red John 事件過後,本劇又演了一季才完結,這部影集我追了不只三年,走走停停直到第七季,但我直到現在,仍然沒有動力把剩下的看完,編劇很擅長讓 Patrick Jane 利用妙計從棘手的情況中逃脫,但當他們也設法讓自己從劇情的關鍵衝突中逃開,在我看來不但不巧妙,反而有種偷懶的味道。

          

發表留言